DB61∕T 1807-2024 起重机械生产单位质量管理规范(陕西省)

ID

157D7B29CCDD4273B5AB1969FD038DB4

文件大小(MB)

0.39

页数:

25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53.020.20,CCS A 00 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807—2024,起重机械生产单位质量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 of lifting machinery production units,2024 - 04 - 03 发布2024 - 05 - 03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61/T 1807—2024,I,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组织环境.2,5 领导作用.3,6 策划6,7 支持7,8 运行.10,9 绩效评价18,10 改进 19,参考文献 21,DB61/T 1807—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陕西隆翔停车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起重,型起重设备有限公司、陕西新科起重机械有限公司、陕西金天电梯起重机械有限公司、陕西钧豪实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锋、余新生、龚鑫凯、于杜周、姬翔、顾洁、杨新明、李宝宏、张旸、王兴,昌、张艳、党海龙、徐拥军、郑朋刚、李涛、王拥军、支泽林、杨宇新、刘建军、王东方,本文件由陕西省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电话:029—83263525,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30号,邮编:710048,DB61/T 1807—2024,1,起重机械生产单位质量管理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起重机械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起重机械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活动,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中的“起重机械生产单位”简称“生产单位”,包括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00-2016 质量保证体系基础和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质量控制系统quality control system,质量保证体系的一部分,需要管理的基本单元(过程),由相应的质量控制环节组成,如设计控制,系统、焊接控制系统、工艺控制系统、材料零部件控制系统、机械加工控制系统、金属结构制作控制系,统、检验控制系统、无损检测控制系统、理化试验控制系统等,[来源:GB 2900.13-2008,2.5,有修改],3.2,质量控制环节quality control link,质量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重点需要控制的过程,3.3,质量控制点quality control point,质量控制环节中重点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点(E 点)、审核点(R 点)、停止点(H 点)、见,证点(W 点)等,3.4,检查点(E 点) examine point,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工位或主要质量项目,必须由专职检验人员检查的质量控制点,DB61/T 1807—2024,2,3.5,审核点(R 点) review point,由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对结果进行确认的质量控制点,3.6,停止点(H 点) hold point,按照法定要求、合同约定和质量策划的安排,其结果经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工序或节点的,质量控制点,3.7,见证点(W 点) witness point,按照法定要求、合同约定和质量策划的安排,须由顾客、第三方机构对生产过程、工序、节点或结,果进行确认的质量控制点,3.8,成文信息documented information,生产单位需要加以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承载,[来源:GB/T 19000-2016,3.8.6,有修改],3.9,组织organzation,为实现其目标,通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而拥有其自身职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来源:GB/T 19000-2016,3.2.1,有修改],3.10,组织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对组织建立和实现其目标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来源:GB/T 19000-2016,3.2.2,有修改],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1 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主要负责人”)、质量保证工程师、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有关责任人员,以及其所赋予的相应职权,构成质量保证体系组织(以下简称“组织”),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质量监督和控制,注:主要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法定代表委托人或者实际控制人,4.1.2 生产单位应对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包括但不限于:,a) 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b) 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c) 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DB61/T 1807—2024,3,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生产单位应监视和评审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并确定:,a) 与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 ……

……